行业动态

ISO发布新国际标准

关键词:ISO发布新国际标准

ISO发布新国际标准 

前言

ISO发布3D打印机新文件格式标准、IEC标准在COVID 19疫情期间可以帮助某些风险群体……瀚晟顾问将ISO、IEC最新动态整理如下:

ISO刚刚发布3D打印机新文件格式标准

ISO刚刚发布的ISO/ASTM 52915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增材制造的潜力。

由于可以创造复杂的形状、使用新颖的材料,因此从汽车到医疗等行业、以及业余爱好者和发明家,都广泛采用3D打印或增材制造。其工作原理是一层层将材料堆积,仅仅凭借文件上的平面图就构建出物体。目前为止,信息编码依赖于立体光刻文件格式(简称 STL)。新标准将用增材制造文件(AMF)格式取代 STL。

本月发布的ISO/ASTM 52915《增材制造文件格式规范》(AMF)版本1.2是由ISO/TC 261[1]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小组与美国试验材料协会(ASTM)合作制定。

技术委员会主席,制造技术和增材制造教授克里斯蒂安•塞德尔(Christian Seidel)博士描述了新文件格式的一些优点:

他说:“AMF格式在支持AM行业的未来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未来数年,行业中AMF格式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AMF描述对象方式通用,无需技术,任何机器都可以尽其所能地构建对象。”

“AMF易于实现和理解,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重要的是,它既向过去兼容,允许任何现有的 STL 文件转换成AMF,也向未来兼容,允许添加新功能,成为技术进步的保证。”

联合制定的新的ISO/ASTM标准规定了AMF的制备、显示和传输要求。当以结构化的电子格式准备时,严格遵守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互操作性。标准中没有规定任何确保数据完整性、电子签名和加密的明确机制。

融合ISO 26000 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9年9月24至25日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ODD)四周年纪念日,为此,联合国在纽约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自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世以来,这些起初看似空中楼阁的宏大目标一步步渗透到了商业世界,以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中与之重合,已经制度化的部分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而2020年春季以来,因Covid-19疫情而爆发的全球卫生健康危机,则使得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项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即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当从头再来,放弃ISO 26000这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通用基础标准?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于2020年4月发布关于欧洲标准化组织的最新指南给出了解答:恰恰相反,仅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ODD)并不足以制定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这份指南的编号为FD X30-037,是AFNOR发布的系列标准之一,可在网上商店购买。负责主持指南编写前期筹备工作小组的,是法国国有彩票公司(FDJ)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负责人ChristineProuin女士,和普华永道(PwC)的可持续发展部部门总监Pascal Baranger先生,二人强调:"拥抱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意味着公司此前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努力要全盘改写。我们理解部分公司需要强调其普适化和人道主义的一面,以促进与国际利益相关方的对话和交流,但有必要保持谨慎,避免唯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纲,导致评价标准的‘大清洗’。

ISO 26000,是所有企业社会责任措施之母。

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在企业中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呢?指南给出的指导意见如下:首先,应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选择与业务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与ISO 26000的七个核心问题 相匹配;然后,企业应针对既定目标确定具体方案,如果情况允许,甚至还能将相关标准延展到其业务范围之外。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意味着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推翻重来,科学的导向是,利用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既有的工作成果。另外,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可能提出新的主题或行动,是之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所未能涵盖,或不够深入的,这同样有助于企业的工作。

ISO 26000已被公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2019年9月至10月,由BVA研究所 受AFNOR委托,与《回声报》行政特刊(Les Echos Executives) 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选取了408个活跃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组织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ISO 26000仍然是最经常被作为参考的标准文件:93%的受访者表示对ISO 26000有所了解,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全球契约 (68%)、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6%)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61%)。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主题,以AFNOR为代表的法国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相当突出。一个新的技术委员会即将成立,以完善并研究社会责任相关议题,其中包括一项对ISO 26000在面世十周年之际的修订计划。

COVID 19疫情期间,标准可以帮助某些风险群体

全球医疗和保健专业人士正在争分夺秒地研制COVID 19疫苗或寻求有效治疗方法,许多试验和研究正在进行中。然而,目前已经明晰的一点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现有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并受其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身体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时易引发该疾病。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类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都急剧上升,无关乎国家的收入水平。

鉴于这些数据,来自初级和专科护理的代表针对有风险的人群或确诊为COVID-19的人群制定了关于糖尿病管理的共识文件,用于初级和专科护理。最近的国际研究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题为《COVID-19患者糖尿病管理的实用建议》。它强调了以下几点:

1)糖尿病是与三种已知的人类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的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2)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的风险增加。

3)在全球的不同区域,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期间,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

该文件强调了对患者进行致敏以最佳控制病情、监测血糖和其他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针对可穿戴糖尿病传感器的IEC标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重要突破,包括可穿戴的葡萄糖传感器。

连续血糖监测仪(CGM)是一种插入皮肤下的微型传感器,通常置于胃或手臂上。传感器测量您的间质血糖水平,即在细胞之间的液体中发现的葡萄糖。传感器每隔几分钟检测一次葡萄糖。发射器将信息无线发送到监视器,监视器可以是移动电话。在此之前,人们通常要刺破手指并用试纸棒监测血糖水平,与之相比,这种新方式更为便捷也更好操作。

当您的血糖水平过低或过高时,警报就会响起。您也可以在CGM设备中记录你的饮食、活动和药物摄入,同时记录你的血糖水平。您可以把数据下载到电脑或智能设备上,以便更容易地看到您的血糖趋势。家长可以用手机监控孩子。

IEC 60747-14-10规定了用于确定实际使用的可穿戴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特性的术语、定义、符号、试验和性能评估方法。它可以应用于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所有可穿戴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而不受设备技术和尺寸的限制。

这项国际标准是由IECTC 47技术委员会发布,该委员会涉及使用传感器技术的半导体器件领域。

标准有助于维护数据机密性及保持操作技术的运行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世界逐步适应COVID-19流感大流行期间的生活,对工作、教育和医疗保健领域中获得和使用技术来帮助患者并保护医护人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科技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大量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35亿智能手机用户在手机上发送信息、上传视频和照片内容以及使用其他创建数据的应用程序。我们使用医疗设备来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收集的数据将得到储存,并可以与医疗专业人员共享以及用于研究。我们还在网上购物、预订和进行金融交易。要开展所有这些活动,我们必须凭借我们的个人信息相信技术。

此外,政府、企业和业界也越来越多地实施数据分析,以改进其产品和服务。IDC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2年,全球大数据和业务分析(BDA)收入将达到2743亿美元。报告强调指出,银行业、离散制造业、专业服务业、流程制造业和联邦/中央政府目前对BDA解决方案的投资最大。

对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关注,包括数据质量、如何生成、存储、共享、谁可以访问以及如何使用,意味着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在线交易让人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因此,人们必须遵守越来越多的法规,如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法规》(GDPR)和《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面临的挑战。除了以维护数据机密性为重点的IT环境外,还有操作技术(OT)环境,其中数据的可用性对于确保系统能够继续生产至关重要。

工业物联网(IIoT)的出现导致了物理机器与网络传感器和软件的集成。这增加了计算机故障、人为错误、恶意攻击和自然灾害影响物理系统的可能性。

技术的不断增长的互联性暴露了制造业和依赖于使用OT和IT的工业控制系统(IC)的电力、公用事业等行业。

在本期中,我们将探讨国际标准如何帮助组织确保其存储的有关客户、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的信息是安全的。我们研究了ISO/IEC 27000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为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框架以确保符合内部规章以及外部规则和法规提供了指南。

我们还了解了如何通过实施IEC 62443中的全球最佳规程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如发电站、制造厂和红绿灯系统)免受针对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IACS)的创新恶意软件的攻击,旨在保持OT系统的运行。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不同的IEC国际标准如何对用于帮助对抗Covid19病毒的产品和系统做出贡献,例如医疗设备和机器人中发现的组件,后者已开始部署到一些重症监护病房中。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研究总院 中国建材勘查中心 国检集团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测试服务 中心特色 选矿研发 检测入口 检测后台管理 联系我们

京ICP备20031818号-1京ICP备20031818号-2

版权所有: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